当前位置:湘西州切换地区

  • 城市选择
  • 区/县选择
当前位置:特色文化>“馥约湘西·重走大师路”系列报道之一
“馥约湘西·重走大师路”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发布时间:Mon Feb 28 16:21:19 GMT+08:00 2022浏览量:207

沅水从桃源县陬市镇划了一个巨大弧形,绕过草鞋洲,流向常德。


陬市在历史上是桃源县的第一大商业重镇,曾经是湖南省最大的竹木集散市场,如今沅水航运萧条了,沿河两岸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



  文 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 谨

  编者按:


  湘西对沈从文而言,不只是一个创作视域和表述空间,还是心灵归宿与精神家园。他把他的思想与情感、欢爱和忧伤,都糅进了湘西的一方山水中。只有走进湘西,才能走进大师的文学世界;只有读懂湘西,才能读懂沈从文。


  2022年是沈从文诞辰120周年,本报特别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酒鬼酒公司组织的“馥约湘西·重走大师路”主题摄影采风活动系列报道,以此纪念这位文学大师、情系故土的游子和赤子。


  采风活动中,一行二十几人沿着沈从文1934年回乡探亲的路线,一路品读大师的作品,聆听旧时的光阴与故事,用光影见证湘西的百年变迁,踏上了一场地理空间上、文学历史上和精神意义上的原乡之旅。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


  有爱的日子,便有温暖。


  一

  沅水——文明的摇篮


大型货运船从南通运来的玉米,等候转运。

陬市老码头上已看不见昔日的繁华。


  北纬30度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它跨越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这六大古文明,又横贯了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四大宗教的发源之地。武陵山脉,同样被北纬30度这条线贯穿而过。冰河时代之后,气候温暖起来,这一带动植物品种繁多,文明兴盛。


  全长1033公里的沅水是长江第三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贵定县苗岭斗篷山的鲢鱼洞,将5省60个县市相连接。在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的挤压下,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22条河流汇集一起,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沅水,入洞庭、汇长江。沅水连接长江与珠江流域,素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30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绚烂多彩的文明,沅水流域的文化是多元融合的,百越文化、巴楚文化、中原文化、吴文化在此融合,形成了武陵山区的巴楚文化圈。沅水流域30万年前就出现了的㵲水文化群,7800年前高庙文化在沅水中游兴起,它的文明基因影响了大半个中国,这条河流孕育出屈原、陶渊明、沈从文等不朽的文学篇章,这条河流的独特地域与风俗,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作品。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精心策划了“馥约湘西·重走大师路”活动,我们从长沙启程,选择了一些重要地点进行采访。线路有桃源、沅陵、辰溪、浦市,吉首、茶峒 、保靖、凤凰,而这条线路正是当年沈从文先生溯沅水而上回凤凰的水路。


陬市老码头上的商场中心对联,还能看到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两块百米高的巨石立在河面交汇处两边,如两扇巨大的石门控制了夷望溪的入口,天险成为最好的战争屏障。


  我们一路都在寻找一些久违的东西。行走的路途中,我带了一本标价五元的《湘行散记》特价单行本。每天采访结束,读上几页,感受一下沈从文当年的经历,感悟百年时空的转换。几个大型水电站的修建把险滩淹没了、把吊脚楼沉于水下,人们富裕起来了,但他们的眼神与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一路用影像与文字记录沅水风物,呈现时代变迁,缅怀大师生平,并展示湘西优美的自然生态,旨在向外界推介湘西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二

  沅水——孕育出了《湘行散记》


  1933年,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京结婚,1934年,他在“一槐一枣庐”写出了小说《边城》,特殊的历史与幸福的爱情孕育出了伟大的作品。


  1934年的冬天,沈从文母亲生病,他从北京回到常德,在桃源花十五元钱租了一只小船溯沅水而上,三个水手陪伴他在沅水的风浪中穿行。每到一个大的码头,他就把在船上写的家书寄回给北京的新婚妻子张兆和(小名:三三);所有的思念、无聊与苦闷都化为他的书信与速写——“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我相信你从这张纸上也可以听到一种摇橹人歌声的,因为这张纸差不多浸透了好听的歌声。”


  在凤凰待了三天,沈从文又乘船回到桃源,沅水之行前后总共22天。他把关于返乡之旅与沅水见闻的家书结集成《湘行书简》,12篇经典散文结集成《湘行散记》,1936年由商务出版社首发单行本。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美的创获之一。他用纯朴干净的文字缔造了纯美的湘西,文字中饱含着他对自然的感怀、对纯粹善良人性的理解以及对社会未来的思考。


  千百年来,湘西民风彪悍,湘西的明清史基本上是一部统治者镇压苗民的历史,这里的苗族坚守着自己的信仰,长年迁徙逃难,最后退守在凤凰腊尔山台地。凤凰大量守军将士大多从江浙一带而来,他们带来了家属与工匠的同时,也把外来文化带到了凤凰。凤凰苗族的巫傩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融合之后,产生了奇特的文化“化学”反应,这种独特的文化既有苗族文化的血性与坚韧,又有外来文化的理性与包容,在时间的融和与交流中,凤凰人性格特征中体现出崇文尚武的宏大精神气象。


  故,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打仗有抗日战争中血战嘉善七天七夜的128师竿军,来自凤凰的男子们胸怀家国、视死如归; 搞文化,坚忍不拔,楚风四射,特立独行,就如沈从文、黄永玉等一批杰出的代表。沈从文的精神深处就深藏着这种楚巫地域文化,这种精神内核也是其乡土文学的基色,一生从没改变。



初快到常德时,船只与水面情形,小船多载日用货,集中于码头,大船多扬帆摇橹,并歌呼而前。(沈从文画)


  1934年,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生死斗争的关键一年。当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经过湘江之战,通道转兵,直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中国历史革命始现转折。


  沈从文在沅水边当兵,认识理解了战争的血腥与残忍,凤凰城门前悬挂的首级,军阀割据,战争中你死我活的残杀,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


  1934年,沈从文《边城》出版,1936年《湘行散记》出版。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沈从文把沅水两岸的人与事以速写与白描的方式、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建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梦境;军人出身的沈从文,用自己的文字营造了一个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小庙上写着:人啊,认识你自己。他一生信奉自然、人性与爱。


  沅水的水性与苗族人的坚韧在沈从文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是和谐,这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参悟了水的习性,明白了生命的脆弱,追求着理想的社会格局,同时也想让更多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觉悟,这使他只能宿命般地走在文字的道路上“向人类远景凝眸”。


  沈从文一生之中,喜欢在水上观察、思考、书写这个世界。他在沅水上理解水、理解人、理解爱,把一生浓缩在了凤凰听涛山下的十六字墓志铭上——“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这决不是沈从文的自傲。


  1988年,他走了,家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入故乡的沱江,过河溪,入峒河,汇沅水,进洞庭,融入滚滚长江,终入大海。


  他的生命与灵魂完完全全与水相融了!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终成大海,极好地印证了上善若水的人生境界。


  三


  桃源夷望溪——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


  我赞美我这故乡的河,正因为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训太好了。我倘若还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给我思索人生,教给我体念人生,教给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

  ——沈从文《湘行散记》


  “橹歌太好听了,我的人。为什么你不同我在一条船上呢?”橹歌、水声,那是自然的共鸣。他的纸中浸透了多少思念,他写的家书清澈、真诚,他的文字如河面跃起的鱼儿或惊起飞过的小鸟,组成了一道自然优美的风景。


  考察队到达桃源陬市老码头的时候,一艘湘安机3555号大型货轮,停靠在老码头上。货轮从南通运输1000吨玉米至桃源,然后销售给内地养殖场,每个来回要半个月左右,船上一家三口人,一次来回有4万块钱收入。船主打着赤膊在船舱里扯谈,大型货物的水运还有一定成本优势,在陆路交通发达的时代,很多客运船老板已经改行了。整个老码头很安静,船主正等待大型装卸吊车卸货。码头旁边一位头上戴着斗笠骑着邮政单车的邮递员悠悠晃晃骑行在泥路上,一辆铲车冒着烟跟在后面,码头旁边房屋与水塔上面的野草,正在飞长。


  老码头上游三公里处,一座新型现代化的码头上,三台大型装卸吊车正在卸煤,洒水车在码头上不停洒水,阳光照射下,洒水车喷起的水雾如一团从河面上升起的浓雾。


 

 航拍飞机升空到500米,俯视波光粼粼的沅水,一只只船儿在水面上缓慢滑动。沅水两岸的建筑如春笋般伸到天空的尽头,红色屋顶的是居民区,蓝色屋顶的是工业区,秋天的田野绿褐相间。历史如一条河,从来都不是直线,一切都在变,无论变好与变坏,都是历史生动的注脚。


  1934年1月14日,船行至兴隆街,那天正是沈从文32岁生日。两岸高山积雪,天还下着毛毛细雨,很冷,他只能缩在船舱里给三三写信,握着冰冷的笔写下温暖与思念。


  考察团来到兴隆街上时,街道上极静,街道两边的建筑大多已破败,房子周围杂草丛生,老码头已经成为夷望溪公司旅游船的码头,一位老人在河边洗着拖把。


  从码头乘船逆水而行,两岸青山如画,上行六公里,便是夷望溪与沅水的交汇之处了。高约100米的水心寨立在两水交汇处,成为常德十景之一的“曲溪迎峰”,两块百米高的巨石立在河面交汇处两边,如两扇巨大的石门控制了夷望溪的入口,天险成为最好的战争屏障。山顶之上,庙中供奉着佛像、傩公傩母、马援与杨泗将军,不同的时代,人们供奉的是不一样的神像。


  船沿支流夷望溪上行,河面一下窄了许多,两岸修竹成林,河风清清。半个小时到达兴隆老街,除河边上一只孤零零的乌篷船和岸上几间破烂的房子外,早已无人烟。船按原路返回。夕阳西下,游船把河面荡起无数的金色波浪,反射出的闪耀水花是沅水最好的诗句。靠岸时分,一只摆渡船装满了一船的汽车向对岸靠去。


  我们的车子在高速公路上飞速前进,沅水两岸的剪市镇、缆子湾、清浪滩、骂娘滩一一从窗外掠过。沈从文笔下的河面上漂出的橹歌声、竹篙撑在河滩上的钉子声、两船擦身而过水手用野话的骂娘声、河岸吊脚楼上的白脸细眉的小调声、鱼儿与船底的撞击声,二哥在船上写信给三三的钢笔与纸的摩擦声,都在《湘行散记》的文字间一一流过。而骂娘滩凶急的浪差点要了给沈从文划船的小水手的命。


  华灯初上,只一天时间,我们考察队的车便从长沙到达沅陵,而沈从文从桃源到沅陵,用了生死交织的六天。



  速度缩短了距离,也模糊了风景与记忆。


  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3-823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