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湘西州切换地区

  • 城市选择
  • 区/县选择
当前位置:特色文化>湘西曾有这样的传说
湘西曾有这样的传说
来源:发布时间:Thu Mar 24 15:42:00 GMT+08:00 2022浏览量:267


 在我们湘西北几个县交界的一些地区,曾有过一些新奇的说法。这些说法自然是没有文字资料佐证的,在各类史书、地方志上,也从没见到有一个字的记载。所以,也就从来没人会费力不讨好地去查证这些说法的真实性。那么,今天讲的这几个故事,大家也就权当茶余酒后的闲话与消遣吧。


 说起鲁班,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奇人。他除了木匠手艺特别出众外,其他的一些手工技艺也会不少。比如十来岁的时候,没有师傅教,他自个儿琢磨着,就能给家里用篾条编织各种轻巧好用的竹器,比如提篮、背篓、竹筛、簸箕,等等。可惜他命运多舛,爹娘过世得早,只留下他和一个才几岁的妹妹相依为命。


  十八岁时,寨上人相中了一个年轻贤惠的姑娘,琢磨着想撮合给鲁班做媳妇。一天,这姑娘在鲁班妹妹的邀请下,第一次来他家里玩。进门后,姑娘一下子就被鲁班编织的这些小巧的竹噐吸引住了。回家时,鲁班当然得送她一程。


  路上,姑娘红着脸轻轻对鲁班说:“以后呢,你就专做篾匠好不好?这手艺轻巧,我也可以学。我嫁过来了就给你当徒弟行么?”


老篾匠。余光龙 摄


  鲁班笑着说:“我最爱做的还是木匠。其实我们这些做手艺的,样样都会一点最好,我是不会专做篾匠的。”


  姑娘撒娇道:“不嘛!我就只许你做篾匠。以后你就带着我和妹妹……”


  鲁班年轻气盛,立马截口道:“你、你怎么可以强迫我呢?哼!我……我发誓以后再也不碰篾条了。你……随你的便了!”说完,丢下姑娘,回头就走。


  回到家,妹妹知道了这事,气得一跳八丈高:“哼!什么了不起的。这篾匠你不做,我做!我还要邀了嫂子她们来一起做。就在这院子里做。看你能把我们怎么样!”


  第二天,妹妹真就把还没过门的嫂子拉来了,还邀了另外几个年轻妹子,砍了一大捆竹子,呼啦呼啦的,就在当院里破竹拉篾干了起来。可这篾匠是那么好当的么?还不到一个时辰,姐妹几个的手差不多手都被篾条划破了,鲜血直流。


  天黑时,妹妹不吃不睡,就抚着手坐在院子里哭,哇啦哇啦的,哭得好伤心呀!


  鲁班的心被妹妹哭得直发颤。他后悔了。他披衣起床,默默地走到妹妹身边蹲下,用衣角给妹妹抹泪。妹妹猛地把他的手刨开,哭得更起劲了。鲁班看着妹妹,忍不住也是热泪滂沱。他不再说话,拿起竹刀就破竹子,再慢慢地片篾皮。他一遍一遍地做给妹妹看。小妹也早就不哭了,抢过竹刀就跟着哥哥学了起来。


  月光下,深更半夜了,兄妹俩还在边学边说,叨唠个没完。


  就这样,鲁班天天抽空在家偷偷地教小妹篾工。他不许小妹向任何人说手艺是他教的,而且他只教小妹一些片篾皮和篾扎的基本工夫。至于要织什么东西,最后要织成什么样子,他要小妹动脑动手自己拿主意。


  其实,小妹的悟性一点也不比哥哥差。半年后,她一双巧手织的笠帽缀有花,竹簟夹有“喜”,连背篓、箩筐边墙上都凸有各色花纹的勾饰。她还构思制作了不少小巧玲珑的竹盘、竹垫、竹帘、竹篓,甚至还有竹花、竹狗什么的,不少成品,连鲁班都暗暗称奇。


  小妹终于可以自立门户了。这周围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只要愿学的,她都免费收为弟子。这时,嫂子也迎进门了,而且自然的,也就成了小妹最为可心的帮手了。


  小妹平时和谁都是嘻嘻哈哈的率真和气,加上技艺高绝,故而家里总是门庭若市,笑语喧哗。但是她在做活时对弟子们的要求可严呢。做什么怎么做,你尽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在质量上,却不允许有任何的马虎大意。


  这以后,小妹可出了名了,就连当时的官家大爷们想要买她的精美竹噐,也得尊她一声“小师傅”。


  再后来,小妹的弟子又有了弟子,篾匠铺子也在四面八方越开越多。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她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篾匠这一行大家公认的师祖。不信你注意看,直到今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看到正在做活的篾匠师傅,不管天气怎样的热,他们都不会赤膊露体的做工夫的,也没有一个敢讲痞话开一些男女间无聊的玩笑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骄傲,他们曾经有一位了不起的、为人正直严格的女师祖啊!


闹完新房还可以闹“老房”



  年轻人结婚时要闹新房,这大家都知道。可是你听说过闹了新房,还可以去闹“老房”吗?


  很久以前,在我们湘西有一对青年男女私下里相爱,并偷偷生下了一个小男孩。这事可让女方娘家丢了大面子了,相邀了一帮人要把男青年往死里打。不得已,男青年丢下妻儿,连夜逃去了远方。


图片

过门。余光龙 摄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孩子在母亲独自吃尽苦头地抚养下,长大了要娶媳妇了。结亲这天,孩子的父亲得到消息赶回来了。他在外闯荡了这么些年,做生意发了点财,今儿正好可以回家来给儿子的喜事热闹热闹。可是刚兴冲冲地走到村口,他又不敢进寨了。他想,要是妻儿和亲友们都不认自己了,那可怎么办呢?


  思虑再三,忽的有了主意。他写了一张字条,喊来正在村口的一个守牛娃,送给他一把铜钱,让他快去把纸条送给正在接待亲友的婆婆。守牛娃拿了钱,高兴得屁颠屁颠的,拿了纸条就往寨上飞跑。


  正忙得不亦乐乎的婆母接到这字条,惊疑不已,可这条上的字迹她却再熟悉不过了:“少壮离家老来回,行囊空空须发灰。今儿迎亲大喜事,我却无颜空垂泪……”母亲把这纸条还没看完,已惊出一头冷汗,忙问守牛娃这人在哪里?守牛娃不说话,牵了婆婆的手就往村外跑。


  村口大树下,两人相抱着大哭。


  亲友们见状,忽拉一下都跑过来了。问明真相后,忙把二老接进屋,又喊新郎新娘赶紧过来给老爷子磕头。满堂的宾朋们笑的那个开心,高举酒杯一再地向二老贺喜。


  一会儿,待儿子和儿媳拜过堂进了新房后,男人悄悄地跟妻子商量:“我俩过去成婚时就没敢拜堂。我真的是……欠你太多太多。今儿,我们就光明正大的重新拜堂,补个数吧!”妻子听了,又羞又喜,牵了男人的手,大大方方地来到大堂,敬了天地,再夫妻对拜,引来了宾客们的大声叫好。就这样,大家伙到儿子儿媳那里闹了新房后,又一起闯进了老两口的房里要闹“老房”,直闹得一寨人都笑翻了天。


  从此以后,在我们湘西有的地方,就又有了闹“老房”的习俗。


梁山伯也曾挂帅用兵



  说是,当年梁山伯和祝英台根本就没死,造了座假坟,祝英台依旧女扮男装。然后,两人相邀着偷偷地一起逃到了我们偏远的湘西。


  这天两人走累了正坐在路边歇息,忽见男女老少一帮人背着些破烂行李,慌慌张张地向这边走来。祝英台连忙迎上去问一位婆婆。婆婆嘴还在打抖,说:“那边不晓得从哪里杀来了一队贼兵人马。他们烧了房子还要抢我们的猪羊和谷米。这会儿估计又要杀过来了,我们只好去前头撮箕坳的彭家大寨投靠远亲了。”说完,牵了孙子急匆匆地走了。


  祝英台惊疑地往来路那边看了一会,转身跟梁兄说了这事,然后拉了梁山伯就向那群逃难的人追去。


  梁、祝跟着这群老少一起进了彭家大寨。


  彭家大寨竹编的寨门内,一层一圈的约有五六百人家,占了大山前坡几里宽的一大片。这时寨内人来人往的,也正慌乱不已。听说贼兵就要杀过来了,几个年轻人拿着梭镖大刀,连声地问寨主彭三爷怎么办?彭三爷原地转着圈圈,半天了也拿不定主意。是呀,寨上挑选起来虽说也应该有好几百丁勇,可这些儿郎平时在这山里逞凶斗狠可以,今儿要去正式跟人家贼兵大队人马见阵,这不就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吗?再说,自己也从不晓得什么叫做排兵布阵呀!………


  祝英台看这阵仗,忙跟梁山伯耳语了一会。梁山伯还在犹豫,祝英台却已跳上高台,大喊:“大家不要慌!(指着梁)这就是梁元帅。我们是乔装来察看军情的。我们带来的人马也快要到了。现在都听梁元帅指挥。”台下立马安静了下来。


  梁山伯呢,忧虑地看看寨外,再环顾一圈附近的人,招手和祝英台在一旁轻轻商量。祝英台没等他说完,轻轻说:“事急也,听我的。”就赶紧跑过去对彭三爷叽哩呱啦一阵耳语,说:“元帅刚才已都安排好了……”。


  彭三爷看了看稳重的“梁元帅”,又见英台直向自己舞着拳头鼓劲,这才下了决心。他把丁勇们分成了三拨:少量人去寨前两边山上到处插五色旗帜、扫灰尘以为疑兵;寨左安排一些人,见了贼兵赶快烧起一大堆浓烟并准备好十几部风车;其他凡能行动的人力,全都进到寨右河沟里去把那条小河堵死。寨前大门旁呢,火速竖起一杆书有斗大“梁”字的帅字旗。


  天将黑时,寨上一切准备妥当。老远的,贼兵队伍也蜂拥而来。贼兵们遥看寨门前帅旗下,一些妇女、孩子敲着锣鼓在跳摆手舞,一点也不慌乱。两边山上呢,尘土飞扬,应该埋伏的有不少人?寨左栅栏后,一大股黑烟冲天而起。


  贼兵领头的正惊疑不定,那股巨大的黑烟突然转弯向寨外突突地飞卷过来。黑烟冲进队伍,人就立马被呛得泪流满面、喘咳不止。大家正乱着呢,右边谷口突地又一声巨响,一大股黄流裹着泥沙飞扑而下,瞬间就把站在前头的人马冲得昏头昏脑。后面的贼兵不晓得前头发生了什么,一下子就炸了营了,抱了脑壳没命地逃……


  寨内也乱了套了,人们围着梁大帅跳呀笑的,还放起了冲天土炮。彭三爷正要叫人杀猪宰羊好好庆贺一番,祝英台止住了他,说:“我们的人马正等着梁元帅亲自去调派他们呢!你给准备两匹马和一些干粮,我和元帅今晚就得走。怕得贼兵再来,你们得多准备些弓箭手埋伏起来。再紧急时,就敲锣打鼓放土炮,千万别虚了胆子乱跑。”


  彭三爷无奈,只好备了马亲自送梁、祝二人出了大寨,一直看着他两隐没在了星光下的夜色里,才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梁元帅,真的是神机妙算啊!”




猜你喜欢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3-823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