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文旅云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技术支持:湖南韵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北路胡麻井广播播控中心电子信箱:916255273@qq.com联系电话:0743-8237952
此行到永顺,由于时间有点仓促,安排似乎有点简单。短短的一个下午,不仅参观了老司城,还抓紧时间去看了一家酸泡菜制作坊,然后去了双凤村。
坐落落在高山深处的双凤村,虽是秋寒,寨子里呈现一片欢乐。尽管它的风貌与湘西许多民族村寨大径相同,但它却多出了一个名头“中国土家第一村”。
然而,这“第一”何来。是历史遗存第一,还是居住人口第一,或是村寨规模第一,待我进村后方知答案。
原来早在1950年,双凤村年方21岁的土家姑娘田心桃,由于外祖母是苗族,故作为中南区少数民族代表团苗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典礼。但在填写代表身份时,田心桃坚持将自己的民族类别“苗族”改为“土家族”。在会议发言时,田心桃用土家族语发言,建议国家将土家族确定为单一民族。
土家姑娘田心桃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51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专家学者赴湘西开展“土家”民族识别课题调研。由于双凤村等一批土家山寨保存了完整的土家语言、风俗等环境生态遗存,调研课题小组实地考察走访的第一个村寨便是双凤村。
1956年10月,中央告知湖南,同意土家族为我国单一民族;从此,土家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56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次年,又是在金秋季节,湘西苗族自治州正式更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其后,双凤村便成了土家族传承的领军代表,如首次代表土家族赴京汇演,并受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 最先派往湘鄂川黔各地教传摆手舞、茅古斯舞; 中科院首次确立土家族村寨调查点等都少不了双凤村。我想这大概也是成就双凤村成为“土家第一”的原因。
走近双凤村口,果然名不虚传。虽然秋风劲,寒意浓,一百多人的迎宾队伍仍气志昂扬,让客人们热血澎湃。在一轮“拦门酒”后,我凭着一首也还地道的土家族民歌跨进了山寨的大门。
寨主们非常客气,一定要我和同行的石军南参事各自点燃两条扎得非常精致的草龙。草龙熊熊燃烧时,祭拜活动开始了。
与以前见过的民族祭拜活动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各持猪头等祭拜礼品,在锣鼓的节奏下,一步一步横着走向祭位。我思来想去,估计这步伐是从摆手舞置换过来的。因为前次学摆手舞时,师傅告诉我摆手舞主要表现人们在田间生产时的各种活动,由于田埂狭窄,只能走横步,所以横步是摆手舞的基本步伐。也不知道这个答案是否准确,但这支队伍像一群大蟹,走着走着,既有仪式感,又有幽默感,很是中看。
记得前次来永顺,是十多年前的事。应日本NHK的邀请,我前往协助拍摄一部谭盾与少儿互动,学习音乐的纪录片。在永顺拍摄的主要内容是由谭盾向同学们介绍土家族“哭嫁”习俗。当地文化部门请来了几位老太太,在我们的要求下,表演各种“哭嫁歌”。我也记不清当时这些老人来自哪个村,姓什么和叫什么,但估计她们现今都年事已高。
眼下双凤村的哭嫁表演,又让我仿佛回到那次拍摄的景象。据当地陪同人员介绍,这“哭嫁歌”分为又哭又唱、只唱不哭和只哭不唱三种,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哭叔伯、哭姑舅、哭陪客、哭媒人等。双凤村流行的“土家哭嫁歌”,其语言都是土家族语,音调大都来源于土家族山歌,属于又哭又唱的类型。看着她们时而悲情,时而亢奋,虽然听不懂她们在哭的什么,但总觉想和她们一起放声大嚎才痛快。
由于工作原因,我这几十年走过了湘西许多村寨,见到的民族项目虽有大同,但也有小异。眼下双凤村表演的茅古斯,与其他村寨不同的是,没有太多的舞蹈化,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戏剧元素,如“生产”、“打猎”、“钓鱼”、“读书”、“接亲”、“接官”等故事内容。。
同时,双风村的茅古斯表演不但有情节、有人物、有语言,并以喜剧效果为主,展示了人们对天地、对生命、对性爱的崇拜和图腾。我想这也许就是2008 年奥运会组委会,千里迢迢、万里挑一,专程邀请双凤村村民前去表演的理由。
结束了双凤村的调研活动,我综合了近月来的调研印象,觉得对于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固然重要,但还有三个因素也不可忽视。其一,要有强者领头。如果当年没有田心桃的执着,也许土家族至今还是一个未能识别的民族;其二,要有全员激情。如果没有双凤村全体村民的同心同德,也许不会有勇气自称第一;其三,要有文化责任。如果过度迎合消费与旅游,双凤村也不会有今天的优质的民族品牌。
(本文作者盛伯骥,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术评论专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曾任湖南广播电视集团宣传管理办公室主任、湖南广播电视台常务副总编等职。1979年进入湖南电视台后,先后担任编导、策划各类电视节目及栏目近千余个,其中有一批节目在国际、国内获奖,包括“亚洲电视奖”以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广播电视奖”、“中国金鹰奖”、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电视“骏马奖”等奖项,并入围美国纽约“首届中国当代纪录片展”。1998年,盛伯骥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授予首届“全国百佳电视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