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文旅云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技术支持:湖南韵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北路胡麻井广播播控中心电子信箱:916255273@qq.com联系电话:0743-8237952
指导老师:张月朗、吴谨 通讯员:伍翔宇 罗钰淇
舞筷子之韵,绘挑花之美。7月17日,“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湘潭大学学生会赴泸溪县新寨坪村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泸溪县潭溪镇开展非遗文化学习活动,在当地非遗传承人的热情带领下,实践团对潭溪筷子舞与苗族挑花进行调研与学习,体会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和其背后的文化深意。
潭溪筷子舞:在杂技妙舞、翩翩起舞间展现“传统美”身着呕欠,手持筷子,手腕翻飞,筷子如灵蛇般穿梭,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潭溪筷子舞传承人以独特的舞姿、鲜明的节奏传播独属苗族的魅力与激情。舞者以筷子、簸箕或担子为笔,以身体为纸,通过特制“筷子”与身体的巧妙结合,将村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体现出来。在传承人对舞蹈动作的教学与讲解中,实践团成员高若琳感慨道:“筷子舞是一种细腻而富有节奏感的舞蹈,蕴含着苗族人民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潭溪筷子舞通过播种、插秧、锄草、秋收、归仓、推磨、划龙舟七个步骤展现出一年四季的生活与收获,表达出湘西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作为当地特色民间舞蹈形式,潭溪筷子舞2010年被列入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巩固软实力,还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经济创收,提高硬实力。潭溪镇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不同主题编写唱词、设计动作,积极推动非遗创新发展,擦亮文旅名片,以非遗传承推动乡村振兴。其中,舒秀作为潭溪筷子舞代表性传承人,更是亲自编导了筷子舞《春华秋实》,83岁高龄仍推动筷子舞不断传承发展。此次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也通过拍摄非遗宣传纪录片等形式助力非遗发展,为潭溪筷子舞的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苗族挑花:在灵巧飞针、缕缕花纹中诠释“苗族魂”手执细针,布上轻舞,手腕翻转,针线穿梭,彩线交织成花,栩栩如生,挑花传承人以独特的手法、精美的图案诉说苗族文化底蕴。挑花又称数纱,是泸溪县苗族地区一种古老而精湛的非遗艺术,其图纹符号沿袭远古陶纹演化而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当地的民间工艺,挑花与当地的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着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故事传说等丰富文化内涵。
在苗族挑花国家非遗传承人杨春英和州级非遗传承人向晓梅的引领下,实践团不仅近距离欣赏了一幅幅精美的挑花作品,还跟随两位传承人学习了挑花的刺绣工艺。实践团成员罗钰淇表示:“挑花的工艺极其精细,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挑花艺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这种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通过挑花体验,实践团深刻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艺术创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传承与创新:在匠心独运、IP融合中彰显“非遗韵”在这次非遗文化调研活动中,实践团的成员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传播者和参与者。通过与几位非遗传承人的互动交流,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在现代商业化的冲击下,筷子舞和苗族挑花正遭遇传承人青黄不接和受众群体逐渐减少的困境。实践团在对非遗文化进行调研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如何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非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在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非遗传承人的多层次、多角度研讨过程中,实践团提出了“家族IP生态圈”作为讲好生态文化故事的引擎点,重点打造泸溪特有的非遗文创IP,并通过IP品牌效应赋能文旅产业,为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通过品牌定位、推广渠道、宣传媒介等全方位策略,增强文旅品牌的一致性和广泛性。同时,通过优质的内容输出,以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推文为载体,提升公众对非遗文化价值的认知和重视。例如,实践团结合苗族挑花的特色图案,打造的稻花鱼IP形象“花漾”。后期实践团将把非遗文化与当地特色产品进行融合,依托IP形象设计表情包、文创产品等,让泸溪非遗文化能够走进大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