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湘西州切换地区

  • 城市选择
  • 区/县选择
当前位置:信息资讯>湘西非遗 | 传统民间工艺,苗族扎染的独特技艺
湘西非遗 | 传统民间工艺,苗族扎染的独特技艺
来源:湘西州民族文化馆发布时间:Thu Jan 28 00:00:00 GMT+08:00 2021浏览量:6349

湘西苗族扎染艺术


640.webp (69).jpg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湘西苗族在扎染的工艺流程中,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

湘西苗族传统的扎染,是民俗文化中的瑰宝。扎染艺术流露出的是湘西少数民族的文化意识 。丰满寓意的构图,纹样各异 ,独特肌理,形成了湘西民间扎染的独特艺术。


湘西苗族扎染的背景


苗族是我国仅有的几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以蚩尤为代表的苗蛮集团,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苗族人民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其中的扎染艺术在整个染织美术界久负盛名、独放异彩。

湘西扎染艺术历史悠久,其起源现在已经无从考证,目前也尚无定论。不过据推测,这种印染工艺当在夹缬之前,因为早期扎染的防染工艺较为简便,仅用针、线作工具即可。又因我国丝织品产生较早,印染工艺也很发达,扎染与丝织面料之结合可谓珠联璧合。其成品原始古朴,是凤凰民间工艺品中的精品。   

苗族扎染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叙述扎染的起源。早在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扎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

湘西苗族有着独特的审美,平时的装束及生活用品都用到了扎染工艺来装饰,他们自己种棉花及染料,自己养殖蜂蜜,自己纺纱织布,扎染绘色均自己动手自给自足。


640.webp (70).jpg


湘西苗族扎染工艺特点


湘西传统扎染按制作方式分,有“先折后扎”以及“针缝”两种工艺形式。

先折后扎的操作方式可将整幅布按几何进行折叠然后捆扎,也可对布料进行局部折叠捆扎;还可无规律挤捏后捆扎。前者作品效果以几何形为基本框架,间以自然肌理;后者则呈现为无规律的自然肌理效果。其作品形象粗犷,不求准确地表现自然对象。

针缝就是用针线缝制,按照所需图案的轮廓走线,有时采用正扎反染,并在需要出现灰色或白色的部分包扎密材料防染。其作品效果是图案轮廓由一条虚实变化的粗犷肌理线组成,可以表现出较细腻的花纹图案。并且密封处产生灰色调,这样使湘西扎染有了黑白灰三个色彩层次,扩大了表现空间。


640.webp (71).jpg


湘西苗族蜡染纹样分类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民族崇拜是湘西苗族地区蜡染纹样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纹样以不同的造型出现在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中。他们崇拜、敬仰大自然,将大自然中常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形象作为图腾符号,认为它们可以庇护自己的族人。


640.webp (72).jpg


苗族蜡染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纹样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何螺旋纹,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

640.webp (73).jpg


湘西苗族扎染发展


《蜡染歌》


夜里挑灯马蹄花静静在呼吸

手指轻捏布中漫步恰似画笔

蜡花低眉在收藏生命的点滴

溪边蓝花是先人开出的奇迹

不必磨砚铺纸却在却在描绘悲喜

不是古今诗词一样一样如歌似泣

不是姹紫嫣红却令却令粉黛无意

不用竹册长卷记载记载着千万里

吊脚楼台晒出秘密

只等你来表露琴意

箱里珍藏青涩嫁衣

是你双眼间飞鸟图集

铜鼓声起是不是你

翩舞裙飞只因有你

在那遥远的山村里

遗忘的记忆都变清晰


640.webp (68).jpg


如今,扎染仍为人们所赞美。技艺也千百年以来代代相传,在纺染手段、绞扎手法 与染色艺术上,由单纯到复杂,由单色染到多色复染,技艺一代更比一代强。近年以来,由于广大设计人员和美术爱好者的努力,使得扎染工艺由于设备简便,操作方法易学,纹饰变化自由,晕色变幻莫测,尤其是经过绞扎染色而自然形成的纹理变化和斑斓的晕色效果更是魅力独具,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湘西扎染现在已经是美化生活、点缀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其艺术价值也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3-823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