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湘西州切换地区

  • 城市选择
  • 区/县选择
当前位置:场馆预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开放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2:30-17:00

联系方式:(0743)8223223

场馆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丰达路与武陵山大道交叉口 [查看地图]

预订日期/时间
预订时段:
预订场地:
0 收藏0 浏览量2541
场馆简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11月1日,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地方综合性重点博物馆,也是迄今为止湖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级博物馆。


坐落在吉首市风景秀丽的芙蓉岗公园内。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馆舍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建造,主体建筑由湘西民俗风情馆、湘西剿匪胜利纪念馆和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碑等组成,两馆皆为仿古四合院式琉璃瓦建筑。数十亩之境,依山势而建,飞檐翘角,高阁凌空,重檐叠翠;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馆1‘$quot;.jpg


1989年州博物馆新馆建成,于1992年底开馆。主体建筑为两层园林式仿古建筑。占地57亩,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厅面积1733平方米,文物藏于新馆临时库房内。


馆2.jpg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11月1日,隶州文化科。1969年,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馆合一,名曰革命文化馆,隶属州革命委员会文化组领导。1972年2月6日又恢复博物馆建制,属州文化局管理。1977年9月自治州成立二十周年大庆时,州人民政府将新建的州展览馆交州博物馆管理。同年自治州文物工作队成立后,博物馆与文物队合署办公。


2.jpg


3.jpg

土家古风

 

第一单元  神秘风情

 

 神秘是湘西的风韵,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风韵。不必说梯玛歌、铜铃舞、毛古斯的神秘,也不必说先祖祭、摆手舞、跳马场的神秘,就是欢乐的舍巴日、土家年本身,也同样充满着神秘的气息。在湘西土家族村寨里,无论年节,总要祭神,总要祈祷,总要比别人提前一天。如果你想知道为何这样,你就开始走进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与风情之中……

神秘风情由《梯玛歌》、舍巴日、土家年、摆手舞、毛古斯、铜铃舞、八部大王祭、古丈跳马等八大内容组成。

 

 

第二单元  自然天籁

 

所谓天籁,指的是纯自然之音。即毫无人工的做作,浑然天成之乐。在湘西州土家族非遗项目中,确实拥有一大批纯自然的,毫无人为的牵强附会,扭捏作态,完全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民间音乐。它们是:土家族民歌、打镏子、哭嫁歌、辰河高腔、咚咚喹、酉水船工号子和三棒鼓等。聆听这样的民间音乐,如同“银瓶乍破水浆迸”“大珠小珠落玉盘”,让人一洗凡尘,超然悠渺,进入音乐欣赏的神妙境界。

自然天籁由土家族民歌、打镏子、辰河高腔、咚咚喹、三棒鼓、酉水船工号子、《哭嫁歌》等七大内容组成。

 

第三单元  神工鬼斧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修课。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人类开始积淀知识,也开始获得技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艺。在湘西土家族人的历史进程中,也同样如此。其中一些比较优长的技艺被遴选出来,成为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它们是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织锦、踏虎凿花、土陶、竹雕、竹编、小儿提风疗法等等。这些技艺,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灿然发光,鲜艳夺目。

神工鬼斧由吊脚楼营造技艺、、踏虎凿花、土家织锦、土陶、竹雕、竹编、小儿提风疗法等七大内容组成。

 


4.jpg

苗乡原韵

 

第一单元  祖先叙事

 

祖先是我们的起点,是我们生命的发源。铭刻祖辈的恩德,讲述先祖的故事,让子孙万代传承,也就成了湘西苗族的人生仪典。于是,在湘西的苗家村寨中,飘荡起远古的史诗,于是,在古老的湘西土地上,吟唱着神圣的祖先。绿水长流啊,青山不老,苗家的祖先叙事,也会四季常青,岁月轮回,直到永远……

 祖先叙事是由苗族古歌、蚩尤传说、盘瓠传说等三大内容组成。

 

 

第二单元  歌舞狂欢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爱歌喜舞,无论是欢乐的节庆,还是隆重的祭祀,无论是祈求神灵,还是驱除邪魅,都能在苗族民间社会中被人们转化为一场场盛大的歌舞聚会,一次次难忘的民众表演。椎牛、舞狮、接龙,春会、赶秋、跳香,化神圣为愉悦,化庄严为狂欢。这样一个乐观进取的民族啊,世上哪里还有什么跨不过的门槛?

歌舞狂欢是由接龙舞、、苗族民歌、四月八、苗族赶秋、椎牛、绺巾舞、跳香、苗族鼓舞

、苗族武术、乾州春会等十大内容组成。

 

 

第三单元  艺夺天工


 实践出真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苗族群众不仅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会逐渐深刻,同时,对一些生存方法的掌握也将日趋熟练。久而久之,便成为本民族的生存技艺。而这些生存技艺留存至今,也就成为今天的“非遗”。像苗族服饰、苗族挑花、苗画、苗族银饰、苗族医药、凤凰纸扎、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傩面具等等,还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成为令后世人引以为自豪的对象。

艺夺天工是由苗族服饰、花带、苗族挑花、彩扎、苗画、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绣、蓝印花布、傩面具、苗医药等十大内容组成。

 

结  语


走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感受先辈生存的智慧;走过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领略祖先创造的奇迹!苗家的非遗是火热的,就像刚出炉的银饰银花;苗家的非遗是朴实的,注重实用,也传达历史。

 

他们经历过苦难,但从未在苦难中沉沦;他们品尝过痛苦,但依然在逆境中屹立如山。为了生存,他们在血汗中苦苦挣扎;为了发展,他们在挣扎中笑傲云天!当豪迈的苗鼓炸响的时候,喜悦的狂潮会淹没苗家村寨;当欢庆的接龙涌动的时候,澎湃的热情早已将希望点燃。那精美的苗族银饰,依然在闪耀东方神奇;那悠扬的苗族古歌,依然在诉说辟地开天;那是为了激励子孙继续创造;那是为了启示我们呼啸向前。

 

懂了吗?青山在问。回声一轮一轮地在原野回旋。我们的心在跳动,我们的情在激荡,但我们却不敢回答。因为,简单的问题所需要的绝非是简单的答案。我们来过这里,我们曾被这里的故事感染,但我们却一时很难冒然张口。因为,我们知道,回答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更需要内心的能量……

 

6.jpg

古韵湘西


一、美丽的山水


湘西山水奇丽,风景独好。境内重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幽深,烟光雾霭,灵秀逼人。既有几亿年前的海底世界,又有寒武纪的金钉子,还有一批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绿树青山,夕阳古道,流水潺潺,帆影片片,是一处适宜人类居住的好地方,让人心醉神迷,陶醉于其中。

 

 

二、化石与矿产

 

湘西山地多有化石出土,且面积广、种类多、堆积层厚。1958年,龙山县洗洛乡一次就挖出了2万多斤古动物化石。多年来,州域先后出士了三叶虫、鹦鹉螺、犀牛、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大象、巨貘、豪猪、熊猫、牛、猪、羊、熊、鹿、巨猿、蚌壳及硅化木等化石种类。其域物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地485处,63个矿种,查明的野生植物有维管束植物209科、897属、2206种,有脊椎动物28目、64科、201种以上。繁多的动植物品种为先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一部分: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代,一直延续了二三百万年。旧石器时代的标志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则为磨制石器、陶器和农耕、畜牧文化的出现。各大洲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时间不一,中国则在1万年前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早在10多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在湘西这片土地上,他们是湘西地区原始土著先民。这些先民用石块砸出了原始的“石刀、石斧”,砍伐树木、搏战野兽,开启了湘西地区的原始采集与渔猎文明。

 

 馆.png


第二部分:文明足迹


湘西自古被称为蛮烟瘴雨之地,早期史迹渺茫无稽。然据考古发掘揭示,10多万年前,先民们就开始在湘西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战国至秦汉时期,当三苗集团的一支从洞庭一带迁徙,进入其域时,世居湘西的土著濮人,以高庙文化族群为代表,逐渐遁入山林发展,朱家台、不二门遗址文化便是其代表。殷商至战国之后,楚人、巴人、越人步三苗的后尘,相继进入,给这一区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多民族杂居的历史格局,其文明的足迹延展至今。

 

第三部分:古城兴衰


春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命司马错起兵伐巴国,灭巴后,直逼楚黔中郡。为防御秦军,楚人加强了湘西边陲的防御。里耶战国古城、保靖四方城、沅陵窑头古城由此应运而生。在秦楚战争中,里耶古城、沅陵窑头古城等均在战火中毁灭,而四方城、王村,则相继成为汉代的迁陵故城和酉阳故城。

 

第四部分:土司时期


湘西土司时期,严格地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即羁縻州时期和土司时期。唐朝时,析辰州置溪州,即羁縻州。五代时,徙州治于今古丈县会溪坪,即溪州故城。北宋咸平后,溪州分为上、中、下溪州。下溪州刺史为都誓主,辖二十誓下州,范围囊括今湘鄂渝黔边区交界之地。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溪州刺史彭福石宠迁司城于福石城。元代始设土司,明代以其地分属永顺、保靖二宣慰司。自五代彭士愁至清代彭景燧,彭氏土司子孙相传28代,历时818年。

 

第五部分:明清古镇


湘西古镇,多因军事而兴,水运而荣。远在战国时期,湘西就已经出现了一批古城镇建设,如战国时期的保靖四方城,秦代的龙山里耶古城等。但严格的说,湘西城镇的普遍繁荣还是在明清之际。当资本的萌芽在明代开始破土而出的时候,湘西各地也涌现出一大群灿若繁星般的古代城镇。各县的县城,也大多在明清之际开始逐渐繁荣起来。凤凰县城可以作为它们中的代表。这里,我们将主要介绍湘西的浦市、里耶、茶峒、王村等四大名镇。

 

 馆2.png


第六部分:碑刻摩崖


所谓碑刻,是指刻在石碑或金石物体上的文字或图画。所谓摩崖,则是指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湘西金石碑刻的代表之作当为五代时期的《溪州铜柱铭文》,但明清时期的一些纪事碑、德政碑、标记碑、神道碑、墓表、墓志、墓幢、经幢等也很有代表性。湘西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有玉皇洞,不二门石刻,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是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第七部分:远去的古角


历史如云,岁月若烟,一切都已渐行渐远。然那些曾经炸响晴空的湘西人的怒吼,凝聚着湘西人的精神,闪耀着湘西人智慧和意志的战争记忆,却依然伴随着民间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战国时代板楯蛮歼灭白虎军团的战功;秦汉之际武陵军团协助刘邦平定三秦的历史功勋;西汉末年田强率军力战王莽大军的五溪阻击战……这一场场历史的战争依然振奋着湘西人的灵魂,激励着湘西人的意志,但因篇幅所限,这里主要展示的是牧野的硝烟、壶头山之战、乾嘉明清边墙之战的历史。

 

7.jpg

风情湘西


第一部分:生产民俗

 

生产习俗,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以劳动生产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习俗。生产习俗一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传承性,但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局限性。湘西社会的生产形态,在数万年的文明进程中,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有关采集、渔猎、农耕、畜牧、手工等五大生产形式或习俗倾向。限于展出空间,兹重点展示渔猎畜牧、农耕林业、生产仪式及部分乡村作坊的习俗。

 

第二部分:生活民俗

 

民俗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从其诞生之始,就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然民俗亦因民族、地域的差异,常常表现为异彩纷呈。《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湘西地区的生活民俗亦是如此。同一民族,虽只相隔几十里地,其语言竞难以相通;不同民族,其衣食住行等自然各具特色。因此,进入湘西,也就等于进入了一个习俗纷繁的世界。

 

第三部分:婚育民俗

 

婚姻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之根本,人们的社会亲属关系的发展,也同样基于婚姻。有婚姻才有家族、宗族,才有姻亲、血亲。古人言:“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尔雅·释亲》曰:“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因此,要了解湘西,自然也就应该了解湘西人的婚姻习俗。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头等重要大事。

 

第四部分:节日民俗

 

湘西土家族、苗族各自有着自己的民族节俗,每到节庆之时,人们载歌载舞,摆手、舞龙、赛狮、荡秋千、表演武术,既娱神又娱人。如今,各级政府注意引导各族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节日文化活动,把民族节庆变成展示民族风情艺术与文体娱乐竞技交谊的盛会,在文化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民族经济发展的大戏。


 馆3.png


第五部分:工艺民俗

 

湘西传统工艺源于湘西人民的社会实践,当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社会分工,一部分多余的劳动力便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于是传统工艺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传统工艺从实用走向美化,对工艺的要求更为精致,从而使得传统工艺更为发达。湘西的传统工艺主要表现在纺织、建筑、雕刻、编织、绘画、刺绣、挑花、剪纸、纸扎、印染、蜡染等方面。其中以土家族织锦最为有名。

 

第六部分:信仰民俗


湘西古属于楚国,系楚之南疆。故其民多“信巫鬼,重淫祀”。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载:“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秦一统中国后,楚国虽灭,然湘西的信仰民俗却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楚巫遗风,并活跃着许多传承巫风的“梯玛”、“巴代”及女巫仙娘,从而使得湘西的巫风一直都格外的神秘、浓郁而厚重,成为湘西颇具特色的民俗事象。


馆4.png

血性湘西


第一部分:辛亥革命

 

1905年,孙中山等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熊希龄积极推荐一批湘西凤凰县的优秀青年分赴日本留学:田应全入日本弘文书院,田应诏、朱树藩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田星六、田应弼、包凯、朱茂蕓等均入日本留学,并都成为中国同盟会会员。1910年9月,田应全回凤凰从事革命活动。10月,凤凰人安定超在长沙率领新军49标起义,田应全、唐世均、沈宗嗣等积极响应,一批湘西革命先驱打响了湘西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光复了凤凰县城。


 第二部分:红色苏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贺龙等率领湘鄂西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创建的三大革命苏区之一。后由于受左倾主义路线的影响,曾经两万多人的红军队伍下降到3000余人,致使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苏区失陷,红军被迫转移到湘鄂边。

1934年10月,与红六军团会师后,重新开辟湘西,取得了十万坪大捷的胜利,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粉粹敌人的围剿,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1月9日,红二、六军团踏上长征之路。

 

第三部分:抗战烽火

 

湘西抗战事实上是一种全方位的抗战,它既有湘西子弟上阵杀敌的雄姿英发,如一二零师、一二八师、龙山兵营、暂五师、暂六师血战沙场,与日寇浴血奋战;也有湘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掀起阵阵抗日热潮。在八年抗战中,湘西人民战不分前方后方,人不分男女老幼,同仇敌忾,军民一心,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第四部分:解放湘西

 

1949年,蒋介石为阻挡人民解放军南下,命白崇禧亲临芷江,主持湘西军匪特会议,收编湘西各路武装,并大量安插匪特,企图建立湘西“反共基地”,筑起“千里人防长城”。

1949年9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39军奉命挺进湘西,先后解放了沅陵等十余座县城。9月下旬,第47军奉命经营湘西。

我军坚持军事清剿、政治瓦解和发动群众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到1951年2月止,共歼国民党武装和土匪与地方游杂武装92000多人,彻底根除了湘西匪患,解放了湘西。

 

馆6.png

 

成就湘西

  

第一部分:绿色湘西

 

“建设绿色湘西,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这是群众的愿望,也是政府的责任。”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同志如是说。近年来,湘西州以退耕还林、生态林建设、“三边”绿化等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推动“绿色湘西州”建设活动。通过努力,全州已建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水环境、声环境监测网络,有各类监测点700余个,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7.49%。在大力推进“绿色湘西州”建设活动的同时,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第二部分:开放湘西

 

湘西洞天福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旅游、矿产、农产品、生态等产业资源十分丰富,享有“锰都”、“钒海”、“中国椪柑之乡”等诸多美誉。绿水青山,是湘西的灵魂和血脉;鸟语花香,是湘西的盛装和质感。今日的湘西,打开山门、敞开怀抱迎来八方宾朋。山水如画的风光让人沉醉,流连忘返;漫山遍野的宝藏让人瞩目,叹为观止;潜力无限的商机让人振奋,热血沸腾。湘西扩大开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厚植开发沃土,打造开放高地,是湘西放眼世界,更上一层楼的新契机。


第三部分:文化湘西

 

湘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里耶战国古城,考古专家称之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堪称“中国的马丘比丘” 和“东方庞贝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民国总理熊希龄、现代文豪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湘西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的烙印挥之不去,一种原始的美丽喷然而出。


湘西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山歌、苗族的对歌,曲调优美,悠扬悦耳;土家族茅古斯舞被称为民族舞蹈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称中华一绝;酒鬼酒、土家织锦和苗族银饰、蜡染已成为游客珍藏的佳品。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神奇的山水风光构成的“神秘湘西”品牌已享誉州内外,湘西已成为全国第六个和湖南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渗透进了每一个湘西人民的灵魂之中,推动着湘西向前迈进。


第四部分:和谐湘西

 

建设和谐湘西,共筑幸福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与奋斗目标。建国以来,勤劳聪慧的湘西各族儿女,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多方支援下,励精图治,战天斗地,治穷脱贫,用勤劳和智慧谱写出壮丽的史诗,实现了城乡居民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成就了一个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新湘西。


第五部分:中国梦 湘西篇

 

近代以来,在波澜壮阔的百年追梦历程中,湘西儿女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为谱写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工业和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阶段,湘西土家苗汉各族儿女定当自觉担当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以科学发展托起“中国梦”,以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实力托起“中国梦”,以坚定的信念托起“中国梦”,以不懈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托起“中国梦”,以进一步真抓实干的作风托起“中国梦”。不久的将来,在湘西这方热土上,经济一定会更加繁荣,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场馆地址
未配置经度或纬度,地图不能正常显示!
网友评论0条评论
最新评论0条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3-823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