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湘西州切换地区

  • 城市选择
  • 区/县选择
当前位置:文化遗产>盘瓠传说
盘瓠传说
关键字:非遗 盘瓠传说发布时间:Wed Jan 13 16:57:11 GMT+08:00 2021浏览量:986

历史渊源


传说雏形


《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共十八卷,该书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大约是周、秦(始皇帝)之间的人所记述。《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记述大禹在天宫的所见所闻,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柸食。有文马,缟身未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这段古文,用白话文表述,是说大禹在神仙引领下游历天宫和大地河山,途中见到名叫大行伯的神人手持长戈。在他的东边有个犬封国,又叫犬戎国,这里的人长得模样像狗。旁边有一女子,正跪着捧上一杯酒食进奉她的丈夫。犬封国有马,毛色纯白,红鬣,双眼金光灿灿。这种马叫吉星马,骑乘它的人可长寿至千岁。这是汉文典籍中有关“长得象犬的人”的最早记述,成为后世“盘瓠传说”的雏形。


完整传说


到晋代,先有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公元276-324年)注释《山海经》,写《玄中记》说:“狗封氏者,高辛帝有美女,未嫁。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护,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妻以女,流之会稽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千里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女。封为狗民国。”


古代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等郡县的夷人。他们用糁杂鱼肉的食品,敲打着槽盘,唱着山歌,祭祀盘瓠祖先,这一习俗流传至今。所以世人称之为“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传播演变


祭祀活动


汉晋之后,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范晔(398-445)集诸家之说而成《后汉书》,其中《南蛮传》再次记述了“盘瓠传说”。此后,“盘瓠”的故事大同小异地在中国南方瑶、苗、黎……等民族中流传。瑶民祭祀盘王非常虔诚,人们的生死寿夭贫富,都归盘王掌管。每逢旱灾,一定要向盘王祈祷,并抬着盘王画像游行田间,巡视禾稼。部分瑶族的《迁徙榜牒》(又名《过山榜》)就载有盘瓠(或作槃瓠、盘护)传说。苗族有《盘王书》,传唱于苗民当中,说盘王是种种文物器用的创制者。


改造修饰


畲族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人”,“山哈”即指山里人或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注·见附录)字读音有二种,或读“佘”,或读“奢”。《集韵》:“畲,火种也……”唐刘禹锡《竹枝词》云:“长刀短笠去烧畲。”李商隐《赠田叟》诗有“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之句。宋范成大《劳畲耕》云:“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福建省文化局等单位派人组成了“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历时三年,初步完成畲族社会历史调查和《畲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的编写工作。1979年,吸纳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杭州大学历史系、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和畲族地区畲族干部群众宝贵意见后,在初稿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出版了《畲族简史》一书。该书认定:畲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至迟在公元七世纪初,畲族就已经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但是,当初他们是否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抑或从别处迁徙而来?其定居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何时?这些问题囿于史料,尚难断言或推测。根据前述《山海经》、《搜神记》、《后汉书》记载的“盘瓠传说”,以及《畲族简史》认定的史实,我有理由认为“盘瓠传说”完全是汉人的创作,畲族人民后来才借用了“盘瓠传说”,编纂了民族初祖的神话故事。


畲族的“盘瓠传说”与《搜神记》的记载相当接近。主要的改造点,有变身封侯、帝王赐姓、抚徭券牒。


艺术特色


主要内容


相传远古时代,高辛帝王的女儿辛女与抗敌功臣、苗族英雄盘瓠私奔婚配,从京城来到沅水中游西岸蛮荒之地创建家园、繁衍生息。后来盘瓠不幸遭谋杀抛尸于沅水,辛女沿着沅水流域寻夫尸体,哭干了泪水而气绝化为一石屹立于沅水之滨,后人称之“辛女岩”。湘西苗人尊辛女为“神母”、尊盘瓠为“神父”,并立“辛女庵”、“盘瓠庙”祭之。 


表现形式


泸溪作为盘瓠文化事象的发祥地,除了民间口头传说的故事外,大量的地貌实体,都与传说相关联,而且还保留着多种多样的盘瓠崇拜的民俗事象和物态化的文化遗存。在泸溪县白沙镇辛女村一带,与神话传说相关联的盘瓠洞、盘瓠庙、辛女岩、辛女庵等地貌实体就有几十处,这种现象全国罕见。作为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最初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土壤,逐渐演变成各种盘瓠崇拜的民俗事象,由神话传说衍生出的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祭祀、舞蹈、医药和丧葬等文化事象在泸溪广为流传。


传承现状


盘瓠与辛女的神话故事发源于泸溪,流传于各乡村和梁家潭乡、八什坪乡、潭溪镇、洗溪镇等地,集中表现在白沙镇的辛女村一带。但作为盘瓠文化事象研讨这一重大的国际性课题,因其流传区域广而深受专家学者的重视。盘瓠文化流布于我国的东南部及东南亚一带。 [5]  由于老一辈相继谢世,能较全面知晓传说故事的人已不多。盘瓠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六名,且这六位主要传承人均来自泸溪县辛女村,由此看来,盘瓠传说的影响力很受限制。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许多年轻人已经走出大山,在远离故乡的城市里奔波,对于故乡那些久远的神话传说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使得盘瓠传说的传承更加的艰难。祭祀盘瓠和辛女,是泸溪苗族最为隆重的活动,而老司,则是祭祀的主角,现在知晓跳香程序的老司所剩无几,且年事已高,基本失去了表演的能力。


泸溪县仅张启荣1人能够独立完成整套跳香祭祀仪式,跳香主持后继乏人。张启荣是近70岁的老人了,他除了将这门绝学教给了2个儿子外还利用大小节庆、婚嫁、丧葬以及自己组织的大型跳香活动等为群众表演千余场次,在苗寨培训跳香人员50余人。希望他们能继承衣钵,把这项独特的民间习俗和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传承意义


盘瓠传说的重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


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是发生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反映了人类原始社会由母系社会的对偶家庭阶段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家庭特征和社会性质。


流传范围广,内容丰富,历史上众多的专家学者都孜孜不倦地研讨,同时也成为国际上的研究课题。


二、民俗学价值


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集中了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语言学、口头文学等文化现象,同时衍生出服饰、舞蹈、歌谣、医药、工艺和民俗风情等众多的文化现象,值得继续研讨。


三、民族凝聚力


由于神话传说产生于远古时期,但由于它具有某种稳定性、传承性、功用性特征,使其内蕴的原始思维、原始观点以及外在表现祭祀仪式、艺术形式等方面比较成熟而得以长期保留,世代相传。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民族认同的基本标识,是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盘瓠文化事象中的一些民俗,如跳香、苗族挑花、凿花和目连戏等可开发成旅游工艺品和文艺演示,对提高泸溪的知名度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3-823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