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文旅云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技术支持:湖南韵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北路胡麻井广播播控中心电子信箱:916255273@qq.com联系电话:0743-8237952
图1 雄伟的州博物馆大门(摄影:麻老先) 一、展馆基本信息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非遗馆”),由湘西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湘西州经济开发区委员会合作建设,位于吉首市乾州城区湘西州博物馆大厦一层,于2017年9月20日正式开放,展陈面积达3500平方米。 图2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门(摄影:麻老先) 非遗馆展陈的非遗项目总数为45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26项、省级非遗项目19项。展陈共分序厅(大厅)、守护家园(综合厅)、土家古风(土家族厅)、苗乡原韵(苗族厅)、品味湘西(体验厅)五个部分。 序厅用288块方形陶板手工刻制,以土家族毛古斯舞和苗族鼓舞为核心,展示湘西各级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守护家园展厅用巨幅的手工绘制水墨山水画卷,将世界、中国和湖南、湘西的非遗保护有机串联起来,系统介绍了非遗保护的基本知识、基础资源与艰辛历程,重点突出湘西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3 由288块手工陶板拼制而成的非遗馆序厅“鼓舞天下”(摄影:麻老先) 图4 守护家园展厅(摄影:麻老先) 土家古风展厅分为“神秘风情”、“自然天籁”、“神工鬼斧”三个章节。全厅以神秘的民间文学项目土家族梯玛歌为牵引,场景复原土家吊脚楼,再现土家年的欢乐氛围和土家族的哭嫁习俗。整个展厅以土家族舍巴日这一重大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为中心,详细介绍了土家族毛古斯舞、八部大王祭、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铜铃舞、土家族民歌、土家族织锦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 图5 土家古风展厅(摄影:麻老先) 图6 辰河高腔展项展出实物,高腔代表性脸谱及道具(摄影:麻老先) 苗乡原韵展厅分为“祖先叙事”、“歌舞狂欢”、“艺夺天工”三个章节,以悠扬空灵的苗族古歌引入,场景复原赶边边场、苗族银饰作坊,展现了苗族人民自由奔放的性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整个展厅同样以苗族赶秋这一重大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为中心,系统介绍了苗族接龙舞、苗族武术、椎牛、苗族绺巾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花带制作技艺、苗族挑花等多个非遗项目。 图7 苗乡原韵展厅(摄影:麻老先) 图8 苗族武术展项展出版面及实物(摄影:麻老先) 馆内还陈列着8县市为庆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而制作的非遗精品,包括吉首市直径2米的牛皮苗画大鼓《苗族圣鼓》、泸溪县九层踏虎凿花长卷《画里泸溪》、凤凰县银饰与芭茅草贴画相结合的《凤凰古城雪景图》、古丈县苗绣素绣《锦绣茶乡》、花垣县60米苗绣长卷《锦绣湘西》、保靖苗画长卷《酉水流金庆华诞,吕洞溢彩铸辉煌》、永顺竹编画长卷《锦绣溪州》、龙山县60米土家织锦长卷《甲子顺锦》。 图9 吉首市赠献非遗精品牛皮大鼓(摄影:麻老先) 二、展陈理念 我们所说的展陈理念,是指展陈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所形成的对这一实践本身的看法或思想观念,在这里,展陈理念的核心主要是指展陈法则,主要包括:以有限展陈无限,以静景连缀流程,以典型引领一般,以无声诱发有声。 图10 苗族银饰套装(摄影:唐宏吉) 所谓“以有限展陈无限”,指的是通过非遗馆有限空间与物品的展陈,使观众能够获得对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貌的无限想象力,从而能基本上了解湘西州非遗的概貌,对湘西产生一定程度的认识。 图11 纸扎金猪与狮子头(摄影:唐宏吉) 图12 竹雕土家族冲天楼(摄影:唐宏吉) 所谓“以静景连缀流程”,指的是在展陈过程中,虽然无法对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展示,却能够通过对一些典型节点的展陈,引发观众的内在想象,从而弥补展陈中的缺环,在观众的心理世界中复原整个生产流程。 图13 竹编镂空鼎(摄影:唐宏吉) 所谓“以典型引领一般”,指的是非遗的展陈只能是代表性的展陈。任何一个项目,无论它是什么级别的,其内容都相当丰富,没有真正深入湘西民族民间社会生活的人,是很难对其有深入认知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一些极有代表性的文化事象做典型性介绍,从而促使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湘西州非遗世界的一般现象产生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图14 苗族接龙舞展项版面(摄影:麻老先) 所谓“以无声诱发有声”,指的是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的情感功能,努力激发观众的内在想象,使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有声”的感觉体验,从而使整个非遗馆的展陈获得一种持久的生命活力。 图15 土家族梯玛歌展项实物及图片(摄影:麻老先) 三、展陈特色 一个地方的非遗,自有其自身的特色,而对一个地方的非遗展陈来说,也应该有自己的展陈特色。湘西州非遗馆的展陈特色可以用这样十六个字来概括:地方特色、民族风韵、轴心辐射、多元展陈。 所谓地方特色,不仅仅指展馆内陈列的展品,在展陈方式上,同样可以体现地方特色。非遗馆所在的大厦建筑,伟岸如山,其造型本身就是对山的摹仿,与其相邻的湘西州艺术馆则是流水曲线式造型,两相映衬,很好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山水特色。至于大厦的翘角飞檐,则是对永顺老司城建筑的艺术摹仿。当参观者走进馆内,那御风高升的吊脚木楼,那枝繁叶茂的跳月花树,还有那不二门的石崖森列、浦市的明清码头、里耶的秦简吐香、王村的流泉飞瀑,无不显示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图16 依武陵山水而建的馆内公共空间(摄影:麻老先) 民族风韵同样也是非遗馆展陈的一大特色。原始蛮野的毛古斯舞,是湘西州土家族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韵雄浑的苗族鼓舞,其一招一式映射出苗族文化的多彩风姿;还有精巧复杂的土家织锦,溢彩流光的苗家银饰……都汇集着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渔猎、农耕文化因子,传承着各自的原始巫傩文化基因。正是这种各民族文化基因的多元交融,才使得今天非遗馆的展品内容丰富,魅力四射。 图17 苗族厅文化元素之苗族花带与石板墙(摄影:麻老先) 轴心辐射,是非遗馆最为独特的展陈构思。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相互之间很难统属,如何使非遗馆的展陈具有整体感和系统性,是展陈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展陈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前文所介绍的,非遗馆的综合厅负责介绍非遗保护传承概况,给观众一种宏观化的知识熏陶。土家族厅与苗族厅作为内容上的核心展厅,分别以“舍巴日”和“赶秋”两个项目为轴心进行辐射,将本厅其余的非遗项目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各自完整的民族文化有机体系,也使展陈内容形成一个逻辑整体。而体验厅部分是参观内容的巧妙延续,以满足观众体验非遗项目的愿望,进一步提升他们对湘西州非遗的认识。 图18 苗族厅内八人秋实物展示(摄影:麻老先) 多元展陈这一特点,集中表现在非遗馆的展陈方式和技术手段上。 四、展陈方式及主要技术手段 非遗馆的设计采取了多元化的展示与体验环节,力求“动静结合、技术先进、体验丰富、活态呈现”。展馆集保护、展示、传承、传播为一体,以非遗活态展示为主基调,生动再现武陵山区神奇多彩又淳朴入世的文化景观,形成独具非遗特点的系统化传播体系。 (一)重点作品陈列的景观化 将典型的非遗作品以景观化、集群式的方式陈列,融入建筑和场景中,突出非遗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呈现。结合传承人口述视频、技艺和工具展示,以及数字化互动等多种手段,围绕非遗作品,动静结合、多元立体式地进行呈现。如数十名土家织女与近百名苗族绣娘制作的60米长土家族织锦和苗绣作品,嵌入了展厅长廊地面进行展示,成为展馆建筑的一大特殊景观。再如土家族转角楼复原陈列,是非遗专家和传承人现场制作搭建的,不仅是一件优秀的营造技艺作品,也成为了土家年、摆手舞等非遗项目的环境载体。 图19 场景复原土家族吊脚楼及土家年(摄影:麻老先) (二)场景表现的活态化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人们的参与和有效的传承。非遗馆在空间设计中给人的参与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土家族织锦和苗族银饰等展区有传承人在现场传授技艺,土家年和赶秋两个重点项目设置大型活动场地,引导观众载歌载舞,体验盛大的民族节庆气氛。 图20 场景复原花树与秋场(摄影:麻老先) (三)感官体验的多维化 观众在观展过程中,不仅仅有丰富的视觉体验,还能感受听觉和嗅觉上的体验。展馆现场有苗族古歌、酉水船工号子,以及一年四季各种节庆和歌舞的欢快歌声;在织布、打制银饰等非遗项目的展示中,音韵和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观众甚至还能闻到田野的清香,不同药材散发的气味等,沉浸在多感官的深度体验中。 图21 场景复原酉水船工号子(摄影:麻老先) (四)信息传达的艺术化 馆内各种非遗图文信息都经过精心设计,努力创造一个清晰明了的艺术化的信息传达环境。综合厅内,一条多彩的画卷贯穿展厅,丰富多彩的非遗信息以生动的艺术造型呈现在观众面前。 图22 守护家园展厅以一条手绘长飘带起承转接(摄影:麻老先) (五)互动传播的智能化 展馆设计秉持活态阐释、科技适度的原则,分级别、盯重点、挑形式、创效果,合理利用科技手段,突出核心非遗项目。全馆配置了多个触摸屏、VR互动、体感互动、传承人口述纪录片等多媒体项目,让观众以互动体验的方式,全方位感受湘西非遗的魅力。 图23 LED大屏循环播放苗族赶秋视频(摄影:麻老先) 在展陈手段上,展陈采用多样化的科技展项,动态还原非遗风貌,主要包括: (一)巨型投影背景墙:以震撼人心的投影尺度展现沅水、酉水风光、武陵山区(湘西)山景、传统村落(土家、苗寨),让观众融入到非遗馆的自然氛围中。 (二)巨型LED弧幕:土家族展厅的“舍巴日”和苗族展厅的“赶秋”两个非遗项目,分别通过12平方米的大幅高清弧形画面直观展现,予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 (三)虚拟现实:将体验者引入“舍巴日”、“赶秋”活动中去,浸入式感受每年一次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 (四)互动人体动态捕捉教学应用:系统通过体感交互传感器,教体验者学“摆手舞”、“苗族武术”。 (五)互动穿衣一体机:湘西民族服饰绚丽多彩,体验者可挑选自己喜爱的服装配饰三维模型进行搭配,通过增强现实技术(AR)实现虚拟穿衣,并可现场拍照留念。 (六)多种音乐播放方式:运用人体感应的聚音罩开放式地播放“土家族梯玛神歌”、“苗族赶边边场”、“苗族古歌”、“酉水船工号子”等,避免了馆内噪音污染;通过iPad佩戴抗噪音耳机播放土家族、苗族民歌,立体声环绕让观众的聆听更加动听。 (七)智能舞美灯光系统:展馆定期会聘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智能舞美灯光系统为不同风格的表演渲染舞美效果。 (八)多样化的小型多媒体系统:全馆配置了多台触控一体机供参观者查询非遗百科信息、点播“哭嫁歌”曲目、浏览曲目背景及歌词等;同时,配置了多处视频和电子相框,介绍非遗传承人和制作工艺特写详解等内容。 (九)iPad中控系统智能控制和智能导览:工作人员可针对不同参展人群调整整个展馆的声光电系统。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可扫描展项二维码获得音视频导览,外籍游客还可获得同声翻译;展区还能够自动感应播放音频导览,为贵宾提供服务。 目前,非遗馆信息主要通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官方网站(ww.xxzbwg.org.cn)获取。 五、展馆地址及参观方式 展馆地址:湖南省吉首市乾州新区武陵大道文化广场内,湘西州博物馆大厦一层 交通路线:乘1路车至州政府站下 开闭馆时间:每周二—周日9点—17点开馆,周一闭馆,无需预约。 咨询电话:0743-8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