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湘西州切换地区

  • 城市选择
  • 区/县选择
当前位置:文化遗产>非遗知识课堂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保护非遗 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非遗知识课堂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保护非遗 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字:联合国 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约发布时间:Thu Jan 14 10:38:00 GMT+08:00 2021浏览量:133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指导全球未来发展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核心是通过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助力各国经济转型升级,携手走上公平、开放、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提高全人类福祉做出贡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注社会、经济、环境三个维度,设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


在国际社会,文化被认为是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它能够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际传承和不断被再创造中反映着人类与环境、自然、历史之间的互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以下简称“业务指南”)也呼吁人们应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作用。



图1 柬埔寨暹粒吴哥艺术学校的学生正在制作漆画  


然而,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缔约国在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2003年公约”)、开展具体保护工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缺少资金支持造成一些国家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停滞不前。缔约国中80%是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以及局部不安全事件频发等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短时间内难以逆转的滑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陷入困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面临极大挑战。为此,2003年公约第二十条提倡和鼓励采取国际援助的方式,以实现“保护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编制清单”,“支持在国家、分地区和地区开展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等目标。在国际层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并规定了申请程序和评审机制。



图2 青海省黄南州正在绘制唐卡的非遗传习基地女学员


在国家一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各国努力采取适当的行政和财政措施,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国自加入2003年公约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规定“安排专项资金,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对专项经费及资助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根据需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据统计,2013年以来,至2018年底,中央财政投入非遗保护经费达54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非遗保护经费达46亿元。2016年,中央财政每年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的传习补助由之前的1万元增至2万元。得益于各级财政的稳定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成果丰厚。


第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许多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03年公约倡导在各缔约国教育制度和政策范围内,尽力通过在相关社区和群体内开展具体教育和培训项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发挥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业务指南第180条明确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尽量融入所有相关学科的教育项目中,加强各种教育实践和体系之间的协作和补充。



图3 我国列入优秀实践名册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的有“传统文化中心——普索尔教育计划的学校博物馆”“印度尼西亚北加浪岸的蜡染布博物馆——小学、初高中、职业学校和工艺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培训”“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这些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中,均取得了突出成果,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如,上述印度尼西亚的教育培养项目,一方面将蜡染印花作为课外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对青少年进行项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另一方面以不定期举办研讨会、培训等方式,指导与扶持蜡染印花手工艺人,尤其是制作特制铜笔及蜡染铜图章的工匠,培养专业人才。我国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以老艺人带徒传艺的传统教育为龙头,以剧团带培训班的学校教育为重点,以幼儿园、小学、社区普及教育为基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以此培育优秀后备专业人才,扩大木偶戏的潜在传承群体。


多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从十多年前开展的“非遗进校园”,到部分大学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以及通过职业教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型人才培养,再到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我国正从国家层面将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融合,逐渐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倡导。


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传承方式和实践环境受到冲击,如何处理好包容性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的关系,是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业务指南第183—186条指出了新的方向,缔约国应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益于促进经济发展,它是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人们还可以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传承,获得生产性就业与体面的工作,从而实现稳定、平等和包容性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和不平等。



图4 海南省白沙县开展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秀技艺进校园活动,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向学生讲解绣法


各国也在此方面积极寻找对策。例如,位于柬埔寨暹粒的吴哥艺术学校,是一所由柬埔寨政府和法国非政府组织共同创办的以传统手工艺为依托的学校。该校集学习、生产、销售为一体,通过招收穷困家庭的孩子和部分残疾儿童,免费传授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学生学成后开展手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目前,该校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精神高度契合,深刻地反映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与国际社会有着共同的理念。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实现包容性增长,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支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等相关政策,得到各级政府、各地民众的积极响应。他们充分发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促进就业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既“扶志”又“扶智”,努力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经济平衡增长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多赢格局。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以人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文明的智慧与精神的力量,为实现人类包容发展、绿色发展开辟了新的通道。从此意义上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各缔约国应按照2003年公约精神积极行动,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推动人类全面可持续发展。


(图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相关权益归权利者所有)


参考资料

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1972年。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2003年。

3.《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大会通过,2005年。

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11年。

5.李树文、信春鹰、袁曙宏、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指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

6.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7.周小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班上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的讲稿,2013年、2014年。

8.《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七届会议修正,2018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资料。



猜你喜欢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3-8237952